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印发《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04:21:13  浏览:832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国家安全厅(局)、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国家安全局、司法局:

为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社会管理举措,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在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对于实施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犯罪记录是国家专门机关对犯罪人员情况的客观记载。犯罪记录制度是现代社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现就建立我国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对犯罪人员信息进行合理登记和有效管理,既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充分掌握与运用犯罪人员信息,适时制定和调整刑事政策及其他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防控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助于保障有犯罪记录的人的合法权利,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近年来,我国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有关部门为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并推广其中的有益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犯罪人员信息的登记和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犯罪记录制度,对司法工作服务大局,促进社会矛盾化解,推进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开展有关犯罪记录的工作,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立足国情,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注意与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制度的衔接。要充分认识我国的犯罪记录制度以及有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状,抓住重点,逐步推进,确保此项工作能够稳妥、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制度,健全犯罪记录工作机制创造条件。

二、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犯罪人员信息库

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依托政法机关现有网络和资源,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分别建立有关记录信息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待条件成熟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犯罪信息库。

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录入的信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检察机关(自诉人)和审判机关的名称、判决书编号、判决确定日期、罪名、所判处刑罚以及刑罚执行情况等。

(二)建立犯罪人员信息通报机制

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文书以及其他有关信息通报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监狱、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寄送被释放人员户籍所在地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通知书》寄送被解除矫正人员户籍所在地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

国家机关基于办案需要,向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查询有关犯罪信息,有关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三)规范犯罪人员信息查询机制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负责受理、审核和处理有关犯罪记录的查询申请。

上述机关在向社会提供犯罪信息查询服务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关于升学、入伍、就业等资格、条件的规定进行。

辩护律师为依法履行辩护职责,要求查询本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记录的,应当允许,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被执法机关依法封存的除外。

(四)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切实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后,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执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可以作为工作记录予以保存。

(五)明确违反规定处理犯罪人员信息的责任

负责提供犯罪人员信息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提供有关信息。不按规定提供信息,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伪造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负责登记和管理犯罪人员信息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登记、妥善管理犯罪人员信息。不按规定登记犯罪人员信息、提供查询服务,或者违反规定泄露犯罪人员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使用犯罪人员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查询目的使用有关信息并对犯罪人员信息予以保密。不按规定使用犯罪人员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扎实推进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犯罪记录制度是我国一项崭新的法律制度,在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并结合自身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循序渐进,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确保取得实效。

犯罪记录制度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处理好在工作起步以及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充分利用政法网以及各部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逐步实现犯罪人员信息的网上录入、查询和文件流转,实现犯罪人员信息的共享。要处理好犯罪人员信息与被劳动教养、治安管理处罚、不起诉人员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库之间的关系。要及时总结,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保障犯罪记录工作的顺利展开,推动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给见义勇为者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发给见义勇为者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见义勇为者给予奖励的事例越来越多,各地要求对此明确税收征免政策。经研究,现通知如下:
为了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治安,对乡、镇(含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或经县(含县)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有机构、有章程的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类似组织,奖励见义勇为者的奖金或奖品,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




1995年8月20日
[原创]关于对广西龙胜抢劫一案的未遂与既遂的研讨
---------------------------------------------------------------------
作者:龙君钱 广西龙胜人 苗族

基本案情:(案情来源编辑广西法院网,平安广西网,桂林日报,法制快报等后有注解)

被告人:甲女 23岁 广西临桂人
06年6月5日下午3时,甲窜至广西龙胜县县城某2楼厕所对乙持刀威胁,并抢走乙挂在胸前的手机,因乙将刀夺下,甲拿乙之手机往外跑,后甲见势不妙并归还手机。后归案! 法院认定:甲构成抢劫罪未遂,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的一审判决!

本人观点:
本人认为此罪名的形态是值得研究和商榷的,本案审理过程中,对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本人并无异议。但对其犯罪形态存在分歧。本人认为被告人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持刀威胁等暴力手段,且已“将廖某挂在胸前的手机抢走”这时被告人不但实施了暴力行为,而且取得了财物,属已完成犯罪。应构成抢劫既遂。当以抢劫罪既遂论处。

我国刑法学界对于犯罪的各种形态的诸多问题都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我们应当多熟悉了解某些重要学者(如高铭暄 , 赵秉志等)对各种争议问题的看法,以及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在司法理论与实践中,我们不能将犯罪已得程简单的等同于行为人没有达到犯罪目的或者没有发生危害结果。犯罪已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仍然以犯罪已得逞,而不能认为是犯罪未得程。“构成要件说是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

关于《抢案意见》中“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均属抢劫既遂”而本案已劫取财物?!很显然,已经劫取了!我们如果不能正确的理解与把握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完备与否以及其对犯罪完成与否的意义。就会在认定犯罪的未遂与即遂等形态出现偏差,为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及避免偏差,赵秉志在《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中讲有必要特别注意三点:1.构成要件未完备不是未发生具体危害结果。2.构成要件完备无时间长短要求。3.犯罪即遂后不可能出现为完成形态。其中第2点就是说,犯罪的完成即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完备,在时间上没有任何长短的要求。“只要一完备构成要件就意味着犯罪完成和构成即遂”。这点赵秉志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得逞”认定标准之争》的文章中讲的很详细了,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来参考下,在此本人就不在一一骜诉了。

本案就是犯了已经既遂的犯罪认定为未遂的错误,在我们(指赵秉志,高铭暄等人)看来,抢劫罪已发生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结果为完全具备构成要件即构成犯罪既遂的标志。这种非法占有结果的发生。不能要求要达多长时间。客观上一旦出现这种结果既足以构成犯罪既遂。本案甲已发生了非法占有既遂后其财物被受害人乙夺回或者是主动返还乙。这都是既遂后的行为。这也表明犯罪的危害程度和行为的主观恶意程度。从而可以对其量刑有所影响。但却不能变犯罪的既遂形态为未完成犯罪的未遂形态。

就本案而言在实践中,不会因为该罪已既遂,就完全不考虑甲归还的行为了,因为刑罚不仅取决于犯罪过程中,甲“慌了神”“归还手机”等行为都表明被告人甲人身危险性不大,故本人认为该案在了量刑方面还是比较合理的。

综言,本人认为法院所认定的未遂有误,应该为既遂,即被告人的行为系抢劫既遂!

参考:
1.高铭暄:《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 第一卷》赵秉志主编 法律出版社 价格:58圆
3.赵秉志:《犯罪未遂中“犯罪未得逞”认定标准之争》
4.本案案情参考文章
A.《清秀少女为何抢劫》--平安广西网 作者:廖德超 潘木兰
网址:http://www.pagx.cn/html/2006/10-11/20061011152559314.html
B.《有病无钱医 抢劫成罪犯》广西法院网,作者:廖德超 曹彰茂 单位:龙胜法院
网址:http://www.gxfy.com/Article/ArtOne.aspx?ArtID=10526